传统市场稳定新兴市场抢眼
培育优势积极创新
前几年的行业大发展,供需两旺,大家其乐融融,产能一扩再扩,摊子越铺越大,使得运营成本不断攀升。但是政策调整,国内市场急剧萎缩,对于一些产品单一、技术同质化严重、应变能力差的企业几乎是致命的打击。绝大部分主流工程企业营收同比下降,但是在一片暗淡中,也能看到了亮点。
工程机械自身的特点使得代工门槛相对较高,因此来料加工和出料加工规模并没有出现像电子、纺织品等其他产业那样占据行业比例过高的情况。中联重科并购意大利CIFA正是全能之后的冠军之路,通过对工程机械领域有实力的企业的并购,使得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的步子更稳、更快、更准地获得冠军。
从2012年在上海举办的上海宝马工程机械展上展示的产品来看,各工程企业都意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,都加大了科研、创新的投入力度。在宝马展上,徐工展出了400吨的矿车,并透露3600吨履带式起重机也已经定型。中联重科展出了2000吨全路面吊车、101米碳纤维泵车、300吨矿用挖掘机等产品。山推大功率推土机也将成为新的亮点。在科技创新的带动下,我国工程机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会越来越强,“走出去”将可持续发展。
海外并购修炼内功
2012年对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来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,一年中出现了4起跨国并购案例。
2012年1月,隶属于山重集团的潍柴集团收购了意大利游艇制造企业法拉第,同月柳工收购了波兰的HSW,这两个并购案拉开了工程企业海外并购的大幕。接下来三一收购德国大象,徐工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,潍柴收购德国凯傲和林德,可谓是波澜壮阔。以前都是外资收购中国企业,2012年出现的中国工程企业海外并购不禁令人眼前一亮。上述企业并购不像前些年家电行业的并购案那样陷入泥潭,上述公司并购后都对自己的业务形成了直接的补充,或者使产品质量有了质的提升。如中联并购意大利CIFA后,借助其领先的碳纤维技术研制出了超过100米的碳纤维臂架泵车;柳工收购HSW后,直接形成对推土机板块的补充;徐工和三一完成并购后,中国的混凝土设备基本形成了垄断;潍柴收购凯傲后将很快突破我国工程机械瓶颈之一的液压技术。